關於我們

乃一「以儒為宗,以神設教」,為闡經弘道不遺餘力之道教鸞門的宏法道場





本宮沿革

座落於臺中市北區西隅之「靈聖宮」,乃一「以儒為宗,以神設教」,為闡經弘道不遺餘力之道教鸞門的宏法道場。
本宮溯源自東區南天宮,因早期鸞下諸生敬神向道,每鸞期風雨無阻攜伴前往參修效勞,念及女眾徒步夜歸,恐有安全之虞,乃由信徒黃海等十三人於民國四十六年發起籌設分堂,初假北區原子街九十巷七號游青柳大德私宅設堂佈教,蒙上蒼賜號「靈聖堂」敦聘母堂正鸞生陳炳煌揮筆扶鸞代天宣化,並為眾信請示疑難、勸世濟世,堂譽日隆。如是十載,漸感不敷使用,幸蒙蔡腰女士慨捐中山路房地,因不適作為宮廟而轉售,所得款項另購現址原子街十二號,稍事修葺後涓吉於是年七月廿五日遷堂。本宮自此奠基,陸續增購十四號(六十四年)、八號(六十五年)、十號(七十年)六號(七十八年)四號(八十二年)等,奠立本宮初期規模。
時光悠悠、寒暑迭更,迨至民國八十年間,有鑑於民舍屋齡老舊、頹態畢現,遂於民國八十一年籌組興建委員會,公推施德昌擔任興建主任委員,有賴全體執事、鸞生竭心共事、傾力效勞,以及十方善信踴躍輸誠贊助建廟聖業。旋於是年拆除舊廟,奉聖諭於翌年三月十五日奠基動土,歷時三載,於八十五年六月十九日先行安座。

神尊介紹

一樓大羅僊殿

二樓斗姥殿

三樓玉皇殿

本宮座東南向西北,佔地約百坪,分地下室、一、二、三、頂樓,雖非清修最佳聖地,卻為提供方便修持之理想道場。殿前「靈聖宮」匾額乃為李登輝總統賜贈之墨寶,其旁之交趾陶塑,係由薪傳獎得主葉星佑先生之精心作品,廊簷下,金綠斗拱層層出挑,殿前雄渾之雙龍石柱頂天立地,配以人物獸堵精細之石雕,美輪美奐、輝煌耀眼。一樓大羅僊殿正龕奉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玄天上帝、文昌帝君、司命真君,左偏殿奉祀濟公禪師,下方安置招財金豬供善信撫摸祈福,非常靈驗。右偏殿奉祀福德正神。 二樓神農殿(神農大帝、保生大帝、華陀先師),頂樓原計劃為關皇大帝千尊聖軗,固建築法規關係,今改在玉皇殿兩俱側增設關皇聖帝燈。


本宮早期以扶鸞濟世、勸世、渡世為宗旨,每逢農曆一、四、七為鸞期,同修們沐浴潔身、聆聽聖訓,奈世事變遷,目前已停筆無扶鸞,僅供膜拜、靜修、祈福,每初一、十五為十方善信消災祈福。或舉辦各項社會公益活動。本宮管理組織歷經堂主制、管理委員制、及財團法人制。創堂之初,由游青柳先生、劉亞生先生先後擔任第一、二任堂主,俟候於民國五十六年遷堂同時改行管理委員制,由黃洲樑先生蟬聯兩屆主任委員。民國六十五年六月成立財團法人制,由德高望重之黃洲樑先生擔任第一、二、三屆董事長,任內辛勤擘劃,致力宮務之推展,勞苦功高,奉獻精神令人感佩!民國七十六年黃董事長於任內仙逝,經董事會推薦常務董事賴建成代理董事長職務,並於八十一年繼任第四屆董事長,繼續推動宮務發展。

以儒為宗,以神設教

爾後第五、六、七、八、九、十屆董事長由劉亞生蟬聯,期間劉董事長歷經建廟工程之初期規模至裝飾工程、神尊之雕刻、建材、石雕之採購、前往大陸湖南洛陽、湖北當陽、山西運成連續三年之謁祖進香、促成成立了社團法人臺中市靈聖慈善會、關聖帝君會、土地之購買、山西關皇大帝蒞臨臺中而舉辦之臺中市宗教文化觀光節活動、以及每年例行之三次大法會、南巡、北巡活動等等,在在展現了劉董事長及董監事會之團隊精神,是如何的有默契與向心力!
103年度信徒大會在五月廿四日召開,同時選出第十一屆董監事會,全體董監事擁護劉董事長帶領董監事繼續為靈聖宮之基業共創美好的未來!全體信徒亦期待第十一屆董監事本著過去之熱忱,熱心宮務效法諸聖神仙佛悲憫濟世之胸懷,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之宗旨,擴大辦理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並帶領信徒邁向一個正確的、祥和的宗教觀!